最近,“27歲小伙連續熬夜后瞳孔變成花瓣狀”話題引發網友討論。該小伙年前連續數周加班趕項目,春節開啟“報復性晝夜狂歡模式”,視力跌至0.4,確診急性虹膜睫狀體炎。對此,心理咨詢師建議,在白天刻意留存一些屬于自我的時間,對于擺脫“報復性熬夜”有幫助。
受訪者:第二天雖然難受 熬夜時候卻“很爽”
37歲的黃靜(化名)是公司里的銷售骨干,平時工作壓力大、節奏快,到了晚上明明已經很累了,她卻很難跟自己說“晚安”,經常熬夜之后,她有時候睡了挺久卻感覺“睡不醒”,還會出現頭暈、想吐的情況。然而,盡管就醫之后醫生也叮囑她少熬夜,可她就是無法徹底戒掉熬夜的“癮”。她說:“忙了一天回家之后,沒有做點自己想做的事就直接睡覺,總感覺這一天過得很虧?!?/p>
記者采訪多位有熬夜經歷的人,他們有的習慣睡前刷手機,有的喜歡睡前玩電子游戲,也有的喜歡睡前看小說。不少人表示,已經養成了熬夜的習慣,雖然第二天可能會很難受,可熬夜的時候感覺“很爽”,雖然明白熬夜對身體不好,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。
心理咨詢師:白天刻意留存屬于自我的時間
長期熬夜會帶來各種健康問題,為何他們還要熬夜呢?
對此,心理咨詢師鄭敏介紹,人在潛意識會習慣于追求掌控感,失去掌控感會讓人對日后的生活漸漸喪失期待。同時,人具有一種認知閉合的需求,如果一件事一直沒有定論,那么總是迫切地渴望得到一個答案來獲取認知上的舒適感。
鄭敏表示,“報復性熬夜”的本質是將“自我時間”留在了睡覺前,因此在白天刻意留存屬于自我的時間,哪怕只是工作期間偶爾偷懶的零碎時間,也會讓人有更多對生活有主導權的感覺。如果睡前玩手機成了習慣,可以對追劇、看小說等設置時間目標,每天提前上床去實現目標,讓身體逐漸適應早睡的節奏。
【糾錯】
【責任編輯:楊喜龍
】


